返回 第1章 毕业回家 首页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【告知书友,时代在变化,免费站点难以长存,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,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,听书音色多、换源、找书都好使!】

2010年大学毕业,我没有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热情地奔向北上广,而是回到了家乡的小县城。

我大学读的是一所省内的二本师范学校,这样的文凭拿到大城市去估计连一些公司招聘的门槛都达不到,我又是一个性格散漫的人,不太适应城市的快生活节奏。

刚好在毕业前夕,我爸给我打了电话,告诉我说托了关系,在县里一家杂志社找了一份校对的工作,让我赶紧回家报道。我简单的收拾了一下,除了必须带走的东西,其他的像被子、水瓶什么的都留在了宿舍。在吃散伙饭的当天夜里,就独自一人坐火车离开了我生活了四年的城市。

我家在安徽东南部的广德县,苏浙皖三省八县交界处,因为毗邻江浙发达地区,交通条件优越,县里将招商引资工作视为重中之重,开出种种优惠政策,一些外地的老板纷纷前来投资,确实给广德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,使广德县在安徽省内的GDP排名一跃成为前列。

为了更好地对接投资客商的服务工作,县政府特别设立了一家杂志社,挂在县委宣传部名下,由县工商联直接负责。杂志社实行的是半月刊,发行的刊物内容主要以宣传投资客商企业家的事迹为主。

我在报道的当天,带着自己的个人简历来到杂志社的办公楼。在二楼最里面一间挂着办公室牌子的房间里,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女人接待了我。

“彭一?你就是今天来报道的那个大学生?”女人简单地看了一下我的简历。

“是”虽然她看上去就是很亲切的那一种人,但是我还是有点紧张,除了回答一个是,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。

可能是看出了我的紧张,她笑着说道:“别紧张,我女儿今年读大一,比你小几岁,你以后就喊我吴阿姨。”

简单的交流之后,我慢慢的放松了下来。因为之前我爸已经打点好了关系,这次的报道很简单,在填好登记表后,吴阿姨带我来到了二楼楼梯口边的一间办公室。

“老杨,小刘,这是今天来报道的新同事,彭一,以后就在你们校对科工作了。”

办公室里摆着三张桌子,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单独坐在靠门边的桌子后面,另一个是女孩子,看上去比我大三四岁,坐在靠窗的位子,她桌子的对面还有一张空着的办公桌,应该就是留给我的。

“杨老师、刘老师,你们好,我叫彭一,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。”我先打了声招呼,以后的工作中少不得大家的帮忙,该有的礼貌不能少。

老杨,大名杨跃进,名字带有典型的中国年代特色,47岁,原来是县日报的编辑,在杂志社成立以后,从报社抽调过来的。小刘,刘琴,今年27岁,武汉某大学美术专业高材生,杂志社成立后急需一名美术设计,刚好在乡镇初中教美术的刘琴因为早晚回城不便想换一份工作,便经人介绍进了杂志社。

老杨笑着对我点点头,说:“叫我老杨就行。”

“你今年刚毕业啊,我没大你几岁,你也别叫我刘老师啊,以后就叫我姐吧。”刘姐紧接着对我说。

“好,刘姐。”看来这两位也都是很好相处的人,我看着老杨,说:“还是叫杨老师好些,不能没大没小。”

“好了老杨,小彭想叫杨老师你就别推迟了,再说了小彭以后就负责杂志校对的工作,现在你不是编辑、校对一肩挑吗,小彭就交给你带了,叫你一声老师也是应该的。”一直站在门口的吴阿姨说道:“小彭,你就坐在小刘的对面,杂志社的工作不多,你先慢慢熟悉工作环境,我走了。”

“谢谢吴阿姨,我会尽快熟悉的,您慢走。”我看着吴阿姨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后才转身走到办公桌前坐下。

老杨的话不多,或许是年龄代沟的原因,只有问到他他才会答上几句,一般的时候都是看到他在看书,他的桌子上书占了一大半,什么类型的都有。

其他的时候都是我和刘姐在聊,从刘姐的口中我也对杂志社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杂志社是半公半私的性质,挂的是县委宣传部的旗子,杂志社人不多,像我们这样的工作人员都是聘用人员。因为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来投资的客商,替投资客商本人及企业做宣传,所以除了宣传部发放的工资,很多投资客商也会定期给予杂志社一定数额的赞助,这些赞助经费不用上缴,都被杂志社留下来作为员工福利,所以算起来,大家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。也难怪我爸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替我打点,才让我能一毕业就进了杂志社。

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老杨教了我许多工作上的东西,我也慢慢尝试着独立进行校对工作,好在这些稿件都是套用模子写出来的,没有太复杂的内容,我的工作也没有出现大的差错,转眼就入了冬。

这天上午,因为没什么事,我正在电脑上看新闻,对面刘姐的手机响了。刘姐接通电话,对面不知道说了些什么,刘姐回了一句知道了就挂了电话。

“怎么了?刘姐。”我看着有些郁闷的刘姐问道。

“没事,我妈打的电话,说是一个乡下的远房表弟摔了一跤在县医院住院,让我抽空去看看。”刘姐有些无奈的说到:“可是我和他又不熟,我妈自己去看过了不就行了,还非要我也去一趟。”

刘姐的母亲我在单位见过几次,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妇人,“你要是不想去就说忙呗。”我笑着说道。

“算了,我妈也知道我的工作情况,说忙的话怕我自己都不相信,去就去吧。”刘姐看了看我,又说道:“彭一,要不你陪我一起去吧。”

“你看你表弟,我去干嘛?”我说。

“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你就陪我去一趟啊,你也知道我和对方不熟,去了肯定很尴尬,你陪着我总不会太无聊啊。”刘姐央求我说。

“好吧,什么时候去?”

“现在就走,早去早完事。”刘姐说着就去拿包。

杂志社到医院不远,都在新城区,刘姐开车载着我,十分钟不到就到了。在住院部楼下,刘姐电话问了她母亲对方的详细病房和床号后,我们便走进电梯,刘姐按了十楼的按键。

在电梯上行的过程中,我无意看到医院楼层的分布图,十楼是神经内科。

“你表弟不是摔跤吗,怎么不在骨科或是外科?”我向刘姐问道。

“不知道,”刘姐被我问住了,“可能是其他科室病房住满了吧。”

到了十楼,我们很快找到了刘姐表弟所在的病房,病房中有三张床,最里面一张病床上躺着一个男孩,看上去十七八岁。男孩闭着双眼,病床边还有一位中年妇女,正在给男孩掖被子。

“你们是?”妇女看向我们问道。

刘姐说:“您是表姨吧?我是刘琴,听我妈说小勇住院了,我来看看。”

“哦,是小琴啊,这么多年没见,都不认得了,”妇女说:“你爸妈昨天都来看过了,我说这点小事不用麻烦你了,听说你工作也挺忙的。”

刘姐笑道:“平时也难得去看你们,现在小勇刚好在医院,我肯定要来了,顺道也来看看您。”

妇女连忙拉着刘姐的手,拉到床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,说“这位是?”

刘姐回:“这是我同事,刚好出门办点事,就和我一起来了。”

“阿姨好。”我叫了一声。

“好,好,小伙子你也坐,这个病房就住了我们一家,那两张床都是空着的,你随便坐。”妇女转过头看了一眼病床上的男孩,眼色明显带着担忧,说:“小勇刚才睡着。”

很明显刘姐和这家亲戚不是很熟悉,又或是多少年都没有走动,客套几句以后,刘姐就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妇女闲聊着,无非是问男孩摔跤的一些情况。

她们说话的时候,我也不适合插话,就背对着房门坐在中间的病床上,打量着床上躺着的男孩,身子在被子里看不见,漏在外面的只有脖子以上的部分,脸上没有明显的伤痕。男孩闭着眼睛,看上去应该是睡了,但是我发现他的脸部肌肉有着不是很明显的抖动,整个头部还时不时会小幅度晃动几下,像是正在做梦,梦里遇到什么可怕的景象一样。

病房的门突然被推开,一个青年提着一个热水瓶走了进来。

妇女看着进来的青年,说:“小伟,这是你表姨妈家里女儿,今天来看小勇的。”

“表姐好,”小康笑着对刘姐打了声招呼,把热水瓶放在床头柜上,转身看到我。

“彭一!”“丁伟!”我们同时叫出声。

“你们认识?”刘姐问。

【告知书友,时代在变化,免费站点难以长存,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,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,听书音色多、换源、找书都好使!】
『添加到书签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热门推荐

相关推荐